最近這段期間,粉專的更新慢了,但創作沒少,只是較多元。
我嘗試了錄音和錄影,於是有了徐仲說食話的podcast和美食大解碼的影片(這個要暫停),同時有關注的朋友應該也會發現,我開始不再孤狼一匹,而是帶著團隊共同創作,這些作品都在美食技術交流協會。
目前協會的運作,以一個月一個主題進行探討。七月是蛋黃酥,八月是烤肉(雞),九月份是文旦,我稱這三個為台灣中秋系列,屬於台灣過中秋節的獨有文化。
對於食材有興趣的朋友,也請繼續支持。同時,粉專這邊依舊會貼一些探討文章,我沒打算斷更,只是速度稍緩。至於協會和產地到餐桌粉專如何區分文章屬性?
說實話,我不知道,都屬於心頭好,所以就隨性貼囉!
譬如此刻分享的這篇,源於2019年時,我曾找阿勝辦過一場實體的文旦品嘗會,當年玩得盡興,卻沒做紀錄,因此這回在協會的探討中,便依依寫下,至於為何只有六個產區?因為阿勝要賣,大家可以吃得到。
其他產區的觀點,我過幾天再寫,請各位先看看能買得到的資訊吧!